2024年锂电池市场前瞻:负极材料趋势解析与竞争格局透

出版日期:2024-07-22
浏览量:777

锂电池负极材料作为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聚亿信息咨询为您深度解析2024年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市场趋势与竞争格局,揭示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锂电池负极材料,作为构成电池负极的关键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负极材料主要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并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和滚压而成。能否成功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制造的关键。

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碳材料包括石墨类(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石墨烯和无序碳,目前锂离子电池中应用较多的是石墨类负极材料。非碳材料则主要包括硅基负极材料(如SiO、硅碳、硅基合金)和钛酸锂负极材料等。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需求: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下游需求场景主要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这“三驾马车”带动了锂电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整体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进而推动了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的旺盛。

天然石墨作为战略性的无机非金属矿物资源,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2020-2022年,国内天然石墨市场规模呈现波动变化,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66.4亿元,同比增长16.67%。尽管我国石墨资源丰富,但开采和加工企业多处于“小散弱”状态,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天然石墨企业开始批量采购海外石墨原料或直接在海外开采。

下游锂电池行业以及终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持续带动负极材料市场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72万吨,同比增加97%。预计到2025年,全球负极材料需求量将达223万吨,其中国内出货量将达208万吨,相比2021年有近2倍成长空间,CAGR达30%以上。

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竞争格局:
当前,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据2022年数据显示,前六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总和约为79%,但各企业间的市占率差异并不大。贝特瑞以26%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中科星城、广东凯金和商太科技。这些企业在负极材料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地位,竞争也日趋激烈。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电池的需求也在直线升高,这将为消费类锂电池市场带来新的增量需求。聚亿信息咨询认为,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将在需求增长和市场竞争的双重驱动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市场前瞻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正迎来一系列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为了提升电池性能、降低成本并提高安全性,负极材料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新材料的开发、制备工艺的改进以及表面处理技术等都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产能扩张与产业升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负极材料企业需要不断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产业升级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环保治理等。
市场多元化与国际化:锂电池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将带动负极材料市场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消费电子和动力电池市场,储能电池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将为负极材料带来新的增长点。同时,国际化布局也将成为负极材料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策略。
政策支持与绿色发展: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支持政策将继续推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同时,绿色发展也是行业的重要趋势,包括推广环保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等。


总结: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旺盛,竞争格局也相对分散。未来,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报告

版权提示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联系 Copyright © 2019-2024 Market Monitor Global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